单日100万杯!拆解“秋天的奶茶”出圈密码

前不久,你的朋友圈一定也被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”刷屏了吧?
蜜雪冰城凭借这个话题,单日销量突破100万杯;奈雪每月推出当季水果茶,带动单店销量飙升40%;就连盒马也借“贴秋膘”套餐,在立秋当天卖出10万份……
看似不经意的“秋季梗”,竟引爆如此惊人的流量——作为一个深耕活动策划十余年的平台,我们深知,每一个“偶然出圈”的背后,其实都藏着可复制的逻辑。
今天,小觅就带大家系统拆解,怎样做出像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”这样真正出圈的营销策划,让你不再只做“刷屏旁观者”,而是成为“爆款制造者”。
还记得十多年前的双十一,还只是“单身狗”的自嘲日吗?如今,它早已变成全民狂欢的购物节——这背后,其实是平台对“时间符号”的重新定义与持续培育。选择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节点,是所有出圈活动的底层地基。
这个节点最好好记、特殊、有一定的大众认知基础,比如我们常见的:
数字型日期:如11.11、12.12、6.18,简洁易记、利于传播; 传统节气:立秋贴秋膘、冬至吃饺子、雨水盼春归…自带文化背书; 大众节日:情人节、母亲节、春节,情感浓度高,消费意愿强。
但真正关键的,并不只是“选哪一天”,而是为这一天赋予新的意义,让它从“普通一天”变成“值得行动的一天”。
建议做法:
品牌可以提前规划年度营销日历,在传统节点之外,也可尝试结合品牌调性“自造节日”,如“读书日”、“健康周”、“宠物生日”等,持续培养用户认知习惯,形成品牌自己的流量时刻。
“秋天的第一杯奶茶”之所以能火出天际,根本原因是它精准拿捏了当代年轻人“借物抒情”的心理需求。
而节日,因其自带的仪式感与社交属性,就成了一个绝佳的“情绪出口”。
品牌如果能在这样的节点,搭建一个低门槛、高共情、易参与的情感场景,就能迅速拉近与用户的距离,实现从“交易”到“交心”的跨越。
比如:
“每个女生都要有一款大女主风衣”——卖的不是风衣,是独立人设; “墨镜一戴,爱谁谁”——卖的不是墨镜,是洒脱态度; “把爱带回家”——,春节礼盒营销的经典情绪钩子。
关键在于,品牌要学会“俯身倾听”,搞清楚你的用户正在为什么开心、为什么焦虑、为什么分享。
然后,用他们的语言,说进他们的心里。
年轻人为什么越来越爱过节?
因为节日代表一种仪式感,而仪式感,需要“专属感”和“稀缺性”来支撑。
品牌想要靠节点营销真正出圈,只靠海报和促销远远不够,必须让产品/服务本身成为“节日道具”,让消费行为成为“仪式动作”。
1. 打造真正的“限定感”不是简单换包装,而是从产品层面做出差异化:
口味限定:如樱花白桃春季特饮、桂花酒酿秋季拿铁;
包装限定:结合节日主题设计,具有收藏或送礼价值;
联名限定:与知名IP、艺术家或其他品牌跨界,引爆话题;
规则限定:如DR的“一生仅能定制一枚”,规则本身便是稀缺。
2. 营销话术激发紧迫感
强调“限时”:预售、倒计时、定时开抢;
强调“限量”:编号限定、城市专属、售完即止;
强调“限地”:仅限特定门店或渠道发售。
这样做不仅极大拉动即时消费转化,更重要的是,它强化了品牌的记忆点,让用户年复一年产生期待,形成“节日=这个品牌”的条件反射。
总结:出圈没那么“神”,掌握节奏 + 情绪 + 稀缺,你也能持续复制
爆款营销看似偶然,其实有迹可循。 选对时间节点 + 撬动情绪共鸣 + 制造稀缺体验 = 构成出圈的基本三角 当然,运气和经验也必不可少,但只要方法到位、持续尝试,每个品牌都有机会打造属于自己的“第一杯奶茶”,甚至让它成为用户每年的期待。
觅芬活动平台,深耕活动策划十余年,已为90000+商家提供创意营销支持。我们有上百种营销工具供其选择,点击即可免费试用!